本篇文章125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财经大V带货理财课的广告,看着那些"年化收益30%"的标题热血沸腾,点进去却以为被套路?客岁我友人公司推一款智能记账APP,砸了50万写专业剖析报告,终局转化率不到1%。直到他们换了种写法,三个月网民数目翻了7倍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金融类软文到底该怎么玩。
客岁某券商推科创板开户,文案里塞满"做市商制度""流动性溢价"这些词。终局后盾数据表现,80%受众停顿不超过15秒。这弊病就像厨师炫刀工却把菜切得没法下嘴——专业术语堆砌等于自嗨。
对比两种写法:
金融民工版 | 菜场大妈版 |
---|---|
本商品采用量化对冲盘算 | 隔壁王姐用这法子,熊市还能赚出买菜钱 |
年化波动率低于同业均值 | 比银行理财稳当,比余额宝赚得多 |
多元资产设置组合 |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古代版 |
某理财课把"资产设置"改成"钱分四份过日子",付费转化率立立刻涨23%。你看,说人话才算是硬道理。
某地方银行推大额存单,最初列了三大优势:利率上浮50%、按月付息、靠档计息。发出去杳无音信。厥后改成:"水产店张老板的救命钱——怎么靠20万存款多赚出一年房租",当天咨询量爆了客服系统。
故事化三因素:
最绝的是某保险软文推送,标题写成:"万万别给孩子买保险!除开你知道这三个破绽"。用反向操作吸引点击,内文却踏实讲透培育金打算,转化率吊打偕行三倍。
不是说数据没用,中心得用得巧。某基金公司推指数定投,把"年化收益8.6%"包装成:"天天省杯奶茶钱,退休多领辆代步车"。后盾数据表现,这种生涯化换算让留存率增强41%。
数据变把戏的招数:
有个信誉卡还款攻略更绝,把分期手续费写成:"晚还三天等于宴客服喝星巴克"。网民立马get到心疼钱的感觉。
客岁某P2P暴雷潮时,有家平台逆势增添。他们的绝招是在每一篇软文里嵌入银行级风控总监手写笔记,把干燥的风控流程变成"老风控的二十个防坑锦囊"。这种专家人设+手写体的组合拳,让转化率不降反升。
信任构建四板斧:
某股票软件以至把K线课包装成"麻将高手的看盘心法",用大妈们熟习的麻将术语讲技巧剖析,中老年网民暴涨。
近来发现个有趣景象:那些在软文里敢说"别买我家商品"的品牌,反而业绩飘红。就像小路深处的老馆子,越是挂着"食材有限,卖完关门"的牌子,食客越挤破头。金融软文说到底,不就是把凉飕飕的钱袋子,捂成有热度的生涯经嘛。下次写文案前,不妨先把自己当小区热情肠的李姐——端着保温杯坐在长椅上,跟街坊唠怎么把买菜钱理出花来,保准比专业报告好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