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哎,您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尴尬?上周我谁人做陶瓷外贸的闺蜜,把商品软文案例软文里的"Advertorial"翻译成"Soft Article"发到亚马逊,终局老外顾客一脸懵!今儿咱们就掰扯清晰这两个英文词的门道,保准看完这篇您再也不会在国际商圈闹笑话!
中心冲突:既要专业感又不能像硬广
化解方案:
Advertorial更适合公司官网(专业指数)
Soft Article更适合社媒平台(亲和力)
采用途景 | Advertorial优势 | Soft Article优势 |
---|---|---|
B2B公司官网 | 表现专业性与商业用意 | 易被搜查引擎误判为低质内容 |
交际互联网前言故事 | 显得太甚商业化 | 自带UGC氛围易激发共鸣 |
新闻前言共同 | 符合海外前言内容标准 | 可能被认定为非官方新闻 |
真实案例:某义乌饰品商在TikTok直播翻车事物
数据谈话:调整后单场GMV从2000飙升至1.2万,退货率下降60%
避坑指南:
实战技巧:
血泪教训:某跨境母婴品牌因术语纷乱致使的悲剧
准则化方案:
在纽约干了五年品牌出海,说一句得罪人的大瞎话:别再用Soft Article忽悠西欧顾客了!客岁咱们给沃尔玛供应商写方案,甲方明确要求必须采用Advertorial——这一个词在商业语境里代表着"付费的专业提议",而Soft Article听起来像业余小编写的种草文。
不过东南亚商圈却是另说,那里的小年轻就吃"soft"这套。您倘若做TikTok东南亚直播,终场白来句"Hey guys今天不是广告是soft article哦",保证直播间点赞刷屏!
对了,近来发现个骚操作:把Advertorial注册成商标后缀,比如说"XXTech Advertorial",立马贵气实足!上周深圳某无人机品牌这么玩,拿下了迪拜500万美金订单。这招免费教您了,用了记得请我喝咖啡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