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82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上周帮友人改了一篇母婴商品文案,把"自然有机棉尿裤"改成"月嫂偷偷塞给我的红屁屁克星",投放后从网易新闻到小红书全平台爆了。反观新手还在写"XX品牌诚招代理",差别在哪?好平台不是撒网捕鱼,是给内容配对的月老。说真的,当初谁还不知道要发稿啊?但为啥有人能上新华网,有人只能混贴吧?
举一个真实对比:
"平台越多曝光越大?"——错得离谱!近来帮公司复盘投放数据,发现新手常犯这些错:
破解秘笈:
记着这一个万能公式:平台=网民×场景×估算×内容
维度 | 避坑指南 | 真实案例 |
---|---|---|
网民匹配 | 别在老年社区推盲盒 | 泡泡玛特精准投放得物+虎扑 |
场景契合 | 深夜情绪文别发早报 | 网易世间栏目专收深夜故事 |
估算适配 | 小品牌别强攻央媒 | 某茶饮用本地号矩阵打爆地域商圈 |
内容契合 | 科技文别塞娱乐号 | 大疆在极客公园首发新品获百万曝光 |
数据支持:
红榜推举:
黑榜预警:
干了八年前言投放,发现个有趣景象:平台算法比丈母娘还挑。客岁帮某美妆品牌在网易软文发稿,特意把"玻尿酸"改成"北方姑娘的冬季救命水",阅读量直接破百万。当初的平台啊,早就不是给钱就发的年代了,得学会跟编辑头脑共舞。
记着三个"别":
下次选平台前,先灵魂三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