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03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文章?标题特别吸引人,点进去一看,嚯,满屏的专业术语、绕来绕去的长句,读了三分钟还没搞懂它到底想卖什么给你,或者想告诉你什么。最后只能默默关掉,心里还觉得浪费了时间。
对,这种感觉太常见了。所以问题就来了:到底什么样的软文,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易懂?难道只是把话说明白就行了吗?嗯……我觉得没那么简单。
我们先来自问自答一下。很多人觉得,“易懂”就是“简单”,用短句、少用难词就行。但其实这可能只对了一半。
真正优秀的易懂内容,是降低认知负荷+精准传递价值。它不仅仅是“容易读”,更是“容易理解”、“容易记住”,甚至“容易产生共鸣”。
换句话说,它让你读起来不费劲,读完了还能清楚知道: *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主题? * 它对我有什么好处或启发? * 下一步我可以做什么?
如果能同时做到这几点,那这篇内容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。
别端着,别装高深。写作的人和使用语言的人应该处在同一个频道上。比如: * 不说:“本品采用多重纳米渗透技术,赋能肌肤深层焕活。” * 要说:“这个面霜吸收特别快,抹上去感觉皮肤嗖嗖就吃进去了,用一阵子会觉得脸更透亮。”
你看,第二种说法是不是瞬间亲切多了?用用户熟悉的话语体系去沟通,是打破隔阂的第一步。
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尤其是在手机上。乱七八糟的一大段文字,谁看了都头疼。 * 多分段:一个段落尽量只说一个重点。 * 多用小标题:就像路牌一样,引导读者往下看。 * 善用列表:比如我现在这样—— * 重点突出:把核心观点加粗,让人一眼抓到。 * 视觉分隔:用分割线或者图片隔开不同部分,让眼睛有地方“休息”。
干巴巴的道理没人爱听,但故事谁都喜欢。用一个真实的小案例或者一个生活场景切入,效果会好得多。
比如你要介绍一款助眠产品,与其大谈特谈“科技助眠原理”,不如先从“你是不是也经历过,数了几千只羊还睁眼到天亮?”这种共鸣开始,再讲一个用户改善睡眠的故事。这样更有说服力,也更容易懂。
不过话说回来,是不是只要故事讲得好,内容就一定易懂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没那么绝对。因为读者的背景知识不同,对同一故事的理解深度也会不同,这方面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懂了怎么做好,也得知道哪些不能做。有些坑,一踩进去,“易懂”就没了。
写易懂的软文,不是为了把读者当“小白”,而是一种尊重——尊重他们的时间,尊重他们的智商。这是一种真诚的、高效的沟通方式。
它最终的目的大概是:让读者几乎感觉不到“读”的过程,很自然地就接收了信息,并产生了信任或认同。嗯,这或许暗示了内容创作的最高境界,就是“润物细无声”吧。
所以,下次再写东西的时候,不妨先把自己当成第一个读者,问问自己:这话我自己看得懂吗?愿意看下去吗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改,一直改到“像对人说话”一样自然为止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