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知道为什么超市货架上的柳州螺蛳粉能卖到月球去,而你家隔壁王婶做的辣酱还困在玻璃罐里吗?客岁回故乡参加展销会,望见李叔守着二十箱山核桃干瞪眼,我算是清晰了——好东西倘若不会"谈话",再香也飘不出三里地。
你别说,我二舅客岁就栽在这坑里。他非要把自家酿的米酒包装成"百年传承",终局年轻人嫌老气,中年人怕酒驾,最后全堆在仓库落灰。反却是镇上新开的果脯厂,把青梅干做成独立小袋装,印上"开会防瞌睡神器",三个月卖出二舅十年的贩卖额。
重点来了:
客岁帮故乡腐竹厂改包装,可把我愁坏了。本来谁人大红大绿的礼盒,00后看了直呼"太奶奶审美"。厥后咱们做了个测验:把腐竹压成扑克牌大小,每张印上不一样的家乡风景,配二维码扫出制作进程。你猜怎么着?复购坦率接翻了三倍。
包装救命指南:
记得去义乌考核时,看到一家卖红糖麻花的店铺。老板把麻花掰成小段装进试管,取名"童年影象储存器",这脑洞我服。
还真不是!我发小在赣南卖脐橙,客岁被主播坑惨了——付了5万坑位费,只卖出37单。今年他换一个玩法,让买家自己当推宽大使:每发展一个下线,送3斤橙子。当初他的顾客群里,退休老师和宝妈成了最卖命的贩卖员。
低成本引爆方案: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运用抖音同城话题卖特产的转化率,比找百万粉博主高4倍。毕竟在外打工的老乡,更违心为家乡滋味买单。
客岁双十一意见了最狠的操作——福建一家茶叶商把99元的茶饼拆成99个1元福袋,每个福袋随机装1-3克茶叶。终局不但清空库存,还收获上千条买家秀。要我说,这比直接打五折聪明多了。
定价小神思:
上个月去杭州食物展,看到家卖酱鸭的摊位。他们把鸭子按部位分装,鸭脖叫"追剧神器",鸭翅叫"加班伴侣",鸭腿叫"健身补给"。这招细分法,硬是把单价做上去了。
说到底,土特产推广就像谈爱情——不能光说"我人老实",得让人望见你的闪光点。隔壁县的山药哥近来又出新招:在包装盒里塞莳植户的手写信,每封都带不一样的田间故事。要我说,这比请明星代言切实多了。毕竟在这一个AI都能写情书的年代,真挚才算是必杀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