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74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前两天刷友人圈,看到老同学连续发了30天"早安"两个字,底下零点赞零批评。再看一看某母婴号天天7点的问候推文,条条都有上百互动。同样是早安问候,差距就在会什么叫软文写作。客岁我给连锁茶饮品牌打算的早安系列,三个月涨粉5万+,法门就是把问候做成"情绪早餐"。
"早安文案不就是复制粘贴?" 大错特错!试试这一个万能架构:
因素 | 根基版 | 升级版 | 效果对比 |
---|---|---|---|
热度 | 早安,新的一天开始了 | "窗台的绿萝又冒新芽,就像今天的你充满可能" | 打开率增强200% |
场景 | 记得吃早餐 | "挤地铁时捂紧的热豆浆,是城市给你的第一份温顺" | 留言互动量翻3倍 |
钩子 | 祝你高兴 | "转发这条给想念的人,TA的手机遇有阳光特效" | 分享率暴涨150% |
某健身房用"晨跑时耳机里的鼓点,是心跳在给新的一天打call"配锻炼打卡运动,转化了23%的阅读网民购物季卡。
"为什么经心写的问候没人点开?" 八成栽在标题上:
别再用鸡汤灌满屏幕!试试这一个比重:
不一样群体要喂不一样的"早安能量":
网民范例 | 问候重点 | 案例 |
---|---|---|
上班族 | 通勤场景 | "地铁安检传送带运送着万万个幻想包裹" |
宝妈 | 育儿日常 | "奶粉勺与朝阳同时升起的新手妈妈日" |
银发族 | 念旧情怀 | "收音机早报与微信提醒的时空二重奏" |
某本地号针对早餐店主推出"蒸笼翻开时的白雾,是最早的业务烟花",获取商户自发传播构成话题。 |
视察过428篇爆款早安软文和配图,发现三个规律:
刚开始做早安栏目时,连续一周被老板骂"像闹钟提醒"。厥后把公司楼下煎饼摊的故事写成"铁板浇面糊的滋滋声,是这座城市的早安BGM",当天就冲上公司号阅读榜首。当初逢人就说:早安问候不是官样文章,而是品牌品格化的第一声心跳。下次写文案前,提议先去早餐店蹲半小时,比翻模板管用十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