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7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哎,你是不是常常刷到别人家的商品文案,看着看着就不由得点购物?自己写的时间却像挤牙膏似的,憋半天也憋不出个以是然?今天我把自己折腾了三年才悟出来的门道,掰碎了给你讲讲。毕竟当年我亦是从天天写废5篇稿件的小白,硬生生练到月收入过万元的...
中心症结:网民刷手机时凭什么停下来看你的广告?
答案藏在客岁有个卖保温杯的案例里。那篇文案开头是:“冬天冲的咖啡总是凉得快?你可能要这一个37℃保命神器...” 你看,这就是把痛点变成钩子。依循网页5的调研数据,这一类直接戳中生涯场景的文案,点击率比个别文案高63%。
写商品软文是什么得先想清晰三件事:
万万别学那些硬广开头就是“XX牌书包震撼上市”,试试这种写法:
“上周送侄女上学,看她背着旧书包一瘸一拐的...突然想起我小时间”
(网页4提到的故事代入法,真实案例改编)
看一看卖得好的和卖不动的文案差别在哪:
无效写法 | 爆款写法 |
---|---|
"容积超大" | "孩子再也不用把水壶塞进饭盒袋" |
"防水面料" | "暴雨天翻开书包,作业本居然干爽如新!" |
(这招来自网页1的比较剖析法) |
客岁有个卖儿童书包的案例特殊典型:
坑1:把仿单当文案写
有个学生卖智能水杯,开头就写:“采用304不锈钢材质,容积500ml...”终局三个月没开单。厥后改成:“开会总忘却喝水?这一个杯子会震撼提醒你”,当月贩卖额翻倍。
坑2:自嗨式吹牛逼
见过最夸张的文案说自家书包“采用航天级物资”,家长反而担心孩子背着重。厥后改成“比两瓶矿泉水还轻”,转化率立立刻来了(网页5的真实教训)。
坑3:疏疏忽觉冲击力
你知道吗?带对比图的文案,阅读实现率比纯笔墨高82%。比如说卖书包就拍两张图:左边旧书包被课本撑变形,右边新品稳稳当当。
客岁帮友人推智能台灯,发现个反常识的景象:家长最关心的不是护眼功能,而是——
当初写文案前,我都会做这三件事:
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儿,上个月有个学生问我:“为啥我的文案总被说像广告?” 切实答案特殊浅易——下次动笔前,先把这句话贴脑门上:
“这条则案,我违心转到家室群吗?”
倘若自己都不想转...那仍是重写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