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点赞过万的早教视频?为什么别人家的App能让家长清晨三点还在探索怎么注册,你写的先容读起来像商品仿单?上个月帮友人改某识字软件的推广文案,发现新手最容易踩的坑不是文笔差,而是没搞清晰家长到底在焦虑什么。
客岁有个调查挺有意思——家长刷到培育类广告的平均停顿时间只有1.2秒,比刷短视频还快。这就好比你在幼儿园门口发传单,得用标题三秒内抓住家长的眼珠子。
好标题三大特点:
我测试过两组标题:A组用"专业早教平台",B组用"街坊家孩子都会背古诗了"。终局B组点击量是A组的3倍,这就是网页1说的"比较式焦虑"的威力。
客岁帮某英语App改文案,把课程先容拆成了"孩子启齿说"+"家长偷着乐"+"老师偷偷教"三个板块,转化坦率接翻番。这里尚有个黄金三段论:
有次给头脑训练App写推文,把课程大纲改成了"3个让姥姥都惊呆的益智游戏",咨询量暴涨200%。这种把功能变故事的写法,网页2提到的案例库里有过详细拆解。
上周看到个反面课本:某App文案满屏的"蒙特梭利""全脑开拓",批评区全在问"说人话行吗"。记着三要三不要:
要说的 | 万万别写 |
---|---|
"天天10分钟玩着学" | "出于建构主义素养理念" |
"识字量从50到500" | "认知本事显著增强" |
"幼儿园老师推举的" | "获取国际威信认证" |
友人公司做过测试,把"AI智能评测"改成"手机一扫就知道孩子那里没学会",下载量直接多出47%。这种说人话的法门,网页5专门夸张过。
客岁某识字App的爆款推文,开头是"当妈后最怕亲戚问孩子认多少字"。这种共情写法比直接说课程优势有效10倍。情绪三板斧:
有个真实案例:某数学App把课程先容写成"再也不用陪写作业到心梗",转发量破5万。这种情绪共振的套路,网页4的爆款剖析报告里提过三次。
上个月有家机构吹"95%网民好评",终局被家长扒出刷单记载,这种反面课本网页5的行业报告里警示过。
说到最后,写幼教软文切实就一件事——把课程仿单翻译成家长能听懂的带娃指南。就像前次帮友人改的某App文案,把"智能学习途径"改成"孩子天天追着要玩的识字游戏",注册量三天破万。记着,家长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概念,而是来日就能用上的切实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