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尴尬?经心摆盘的蛋糕照片发友人圈,点赞还没隔壁老王拍的麻辣烫多。客岁我表妹开私房烘焙,前三个月差点烦闷——天天发九宫格美图,终局月销不到20单。直到她把友人圈文案从"今日特惠"改成"翻车日志",咨询量突然翻了8倍...
上周我去考核了个网红豆乳盒子作坊,老板手机叮咚响个不停。我偷瞄了眼谈天记载,发现个有意思的景象:顾客问得最多的不是价钱,而是"这盒子能放多久?我老公出差返来还能吃吗?" 你看,这就是新手最容易踩的坑——光顾着晒商品,没抓住真实要求。
友人圈卖甜品得记着三个不要:
有个做千层蛋糕的姑娘跟我吐槽,自从把拍摄背景从大理石台面换成老式缝纫机,40+阿姨们的订单量突然暴涨。厥后才清晰,那台缝纫机让她们想起年轻时给孩子做衣服的日子。
你知道甜品也有"黄金拍摄期"吗?意识个摆摊卖雪媚娘的小伙,专门卡着幼儿园放学时间拍视频。画面里肉乎乎的小手抓着雪媚娘,配上"宝宝说比棉花糖还好捏"的奶音,当天就引来三十多个宝妈咨询。
手机拍甜品的野途径技巧:
上周帮友人调试拍摄角度,发现个邪门规律——45度俯拍能让蛋糕看起来大两圈。特殊是拍6寸蛋糕时,这一个角度刚好避开桌面的比对物,客人收到实物反而以为"比照片还切实"。
见过最绝的友人圈文案,是个做低糖月饼的微商写的:"婆婆糖尿病十年,今年初于能和我吃统一块月饼"。没有专业术语,没提质料多高级,但当天就爆了200多单。
刑孤守备的文案公式:
有个做法式慕斯的姑娘更狠,她把顾客反馈做成了挑撰题:"A.老公偷吃完了 B.孩子带到黉舍炫耀 C.藏在冰箱最底层仍是被找到"。这条动态阅读量直接干到5000+,转化了六十多单。
客岁有个惨痛案例:友人花三千块找拍照工作室拍商品图,终局顾客都说"看起来像模子不敢买"。厥后改用手机拍制作进程,订单反而多起来。记着三个省钱秘诀:
有个做蛋黄酥的大姐跟我算过账:找本地公众号推文花了2000块,带来8个订单;而在宝妈群发红包请人晒买家秀,300块成本带来23单。这笔账怎么算,你品,你细品。
说到最后啊,我发现个有意思的景象:那些天天发"纯生物奶油"的反而卖不过晒厨房纷乱现场的。可能开销者真正想买的不是甜品本身,而是那份"你看我找到了一家靠谱小店"的自卑感。下次发友人圈前,不妨先问自己:这条内容值得开销者长按保存吗?能成为她们向姐妹安利的素材吗?倘若答案不界定,我劝你仍是先删了重写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