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哎我说各位茶友,你们有没有如许的迷惑?网上铺天盖地都是"明前茶""头春茶",价钱从99到999都有,到底哪个才算是真货?今儿个咱就掏心窝子说说自家茶园那点事儿,保准您看完就知道怎么挑好茶!
先问个扎心的症结:您买的茶叶是不是泡三回就没味儿了?要我说啊,好茶至少得扛得住五泡!
1、产地比身份证还重要
咱家茶园在武夷山海拔800米的向阳坡,这地界儿有个门道——昼夜温差12℃!您知道这温差象征着啥不?白天光配适用攒的营养,晚上低温锁在叶子里,就跟冰箱保鲜一个理儿!隔壁老王家茶园在平川,茶叶长得快是快,可那滋味儿啊,就跟兑了水的蜂蜜似的。
2、工艺藏着大学识
当初风行呆板炒茶是吧?咱说切实的,像金骏眉这种芽头娇贵的,呆板一压全废了!老师傅手工揉捻那力道,就跟按摩似的,既把茶汁揉出来,又不伤叶脉。客岁咱做了个对比:
工艺范例 | 茶汤耐泡度 | 香气持久性 |
---|---|---|
全手工 | 7泡以上 | 5小时留香 |
半机器化 | 5泡左右 | 2小时消逝 |
全自动 | 3泡见底 | 1小时跑光 |
3、仓储才算是隐形杀手
见过用塑料袋装茶的没?那简直是暴殄天物!咱家茶叶罐都是锡箔+木炭双层密封,湿度常年把持在55%高低。上个月有个老客翻出三年前的茶,打开时那股陈香啊,跟刚出窖的好酒似的!
坑1:只看芽头嫩不嫩
哎呦喂,这可得说道说道!早春的一芽一叶才算是霸道,光要芽头的都是生手。您想啊,芽头是积蓄营养的,叶子才算是转化风味的,就跟炒菜得注重荤素搭配一个理儿!
坑2:迷信包装噱头
什么"大师手作""百年古树",十个有九个是贴牌货。真正的好茶都带"身份证"——扫码能看茶园实景直播的那种!咱家每包茶都能追溯到详细山头,连采茶工的手纹都看得清。
坑3:贪便宜买口粮茶
99三斤包邮的茶叶敢喝吗?跟您算笔账哈:
1、水温不是越高越好
绿茶娇气,85℃水温刚刚好。倘若用沸水冲,就跟烫青菜似的,维生素全跑光了!有个小秘诀:烧开的水晾2分钟,或兑1/5凉白开。
2、紫砂壶≠万能神器
新手可别被忽悠了!像铁观音这种高香型的,用白瓷盖碗才可能锁住香气。紫砂壶吸味,泡过三五种茶就串味儿了,跟用酱油瓶装醋一个道理。
3、醒茶不是玄学
特殊是普洱饼茶,掰开后要放在陶罐里醒一周。这进程啊,就像睡美人被吻醒,茶叶里的酶开始活跃了,泡出来的汤色能从酱油变红宝石!
要我说啊,品茗这事儿就跟交友人似的——适合最为重要!您倘若就爱那股子炊火气,十几块的老荫茶喝着得劲儿,那也没弊病。但倘若想品个中真味,仍是得认准"三有"准则:有山头、有工艺、有良心。
最后絮聒句大瞎话:别信什么9块9试喝装!庄重茶商都怕货不对板砸招牌,却是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,才敢这么玩儿。咱家新客都是先寄30克试饮装,喝着对味儿再下单,这才叫长久交易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