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有没有发现,有些杀毒软件广告看三秒就想点叉,有些却能让人截图发家属群? 客岁某稳当厂商做了个测验:同样估算投广告,A组用传统参数对比式文案,转化率2.3%;B组改用"电脑病毒现形记"故事体,转化率飙到11.7%——这差距够买五台顶配电脑了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,新手怎么写出让人违心转发的杀毒软文。
别再说"查杀率99.99%",试试这一个公式:
时间地点+受害对象+具象损失+化解方案
举一个真实案例:
"上周三,杭州张司帐的Excel表突然抽搐——勒索病毒把整年报表锁成乱码,财务总监急得在办公室跳脚。幸好她装了XX杀毒,点开'文件保险箱'功能,3分钟救回数据"
这种写法比干巴巴的技巧参数生动20倍,客岁某公司用这招让商品咨询量翻了4倍。
咱们做个对比测验:
技巧参数 | 生涯化表达 | 效果差异 |
---|---|---|
实时反病毒引擎 | 24小时盯梢的物业保安 | 理解度+65% |
云端要挟谍报 | 3000万网民共建病毒通缉令 | 信任度+47% |
启示式扫描 | 会预判黑虚心路的AI捕快 | 转发率+83% |
某稳当厂商测试发现,用生涯场景调换术语,客服接到的"这功能怎么用"咨询量下降72%。
第一层:伪装成社会新闻
"深夜11点,女主播下播后收到诡异邮件,点开霎时摄像头自动开启..."
第二层:伪装成采用教程
"教爸妈设置这三个防护开关,比教他们用微信还浅易"
第三层:伪装成行业揭秘
"黑客自述:咱们最怕网民开启这五个功能"
上海某公司用第三类写法,单篇软文带来2300次技巧文档下载。
在文章里藏这三个钩子:
深圳某公司客岁靠找茬游戏,单日新增公众号粉丝1.2万。
第一斧:时间轴对比
"装软件前:每月平均中招1.2次;装之后:200天零感染"
第二斧:代价换算
"电脑中毒的隐构成本=3杯奶茶+4小时重装系统+可能丢失的顾客资料"
第三斧:地域化数据
"杭州程序员聚集区,每周拦阻2347次挖矿病毒攻击"
北京某厂商把中毒成本换算成奶茶钱,文章珍藏量是行业平均的5倍。
经测试最佳效果的情绪配比:
比如说这一个架构:
"你的steam账号可能正在被倒卖(惊)→ 三步设置守卫令牌(稳)→ 跟基友科普游戏防盗秘笈(爽)"
广州某公司用这一个模子,商品分享率增强210%。
写在最后的小编私房话:
客岁帮友人写杀毒软文,他们技巧总监非要加五页白皮书。我硬是删成三句话:"装杀毒软件就像戴套,诚然不能百分百防病毒,但可能让你安心下资源。"终局这篇文带来公司史上最高转先容率。有些时间网民要的不是技巧碾压,而是"这公司懂我"的默契感。毕竟再厉害的稳当防护,也比不上网民那句"我推举你用这一个"来得切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