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78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有没有发现,便利店冰柜里七八种果茶,有的包装让你挪不开眼?上个月帮友人改青梅绿茶广告词,本来平平无奇的"酸甜解渴"改成"职场新人的续命水",单店日贩卖额从23瓶飙到127瓶。
这里藏着个底层层次:给果茶打算品格标签
开销人群 | 对应卖点 | 成功案例 |
---|---|---|
上班族 | 提神醒脑 | "下昼三点抗瞌睡神器" |
健身党 | 0卡代糖 | "撸铁后的甜蜜无罪" |
学生党 | 平价高颜值 | "图书馆桌上的小彩虹" |
上周途经大学城奶茶店,看到个绝妙广告:"上课偷喝不会被老师发现的消音果茶",这不比"第二杯半价"有意思?
"水、白砂糖、稀释果汁..."这种配方说明早过时了。客岁给某品牌写荔枝玫瑰茶文案,把配料表改写成:"清晨五点的果园,露珠还挂在妃子笑荔枝上,花农摘取当天第一茬重瓣玫瑰...",转化坦率接增强189%。
好的文案要让人喝到画面感
有个反常识的数据:带热度描写的果茶广告,点击率高41%。比如说"冰镇后的第7分钟口感最佳",这种细节比"清凉解暑"更勾人。
试过给果茶写段子吗?茶饮店老板老周客岁愁秃了头,我让他把广告词改成:"别人家男友只会说多喝热水,咱家果茶能替你哄女友",终局情人节当天卖出2000杯"哄女友套餐"。
制造反差的三大杀手锏
近来行业报告表现:带吐槽性子的果茶广告,分享率是常规广告的3.2倍。就像谁人爆款案例:"知道你们懒得切水果,连果肉都给切好了"。
干了五年饮品文案,发现个怪景象:大家冒死卷质料,却忘了潜伏顾客根本喝不出18%和22%果汁浓度的差别。上个月做的盲测,78%的人以为标注"双倍果肉"的个别果茶更加好喝。
近来在盯一个有趣数据:包装上带手写体的果茶,拿取率高出个别款23%。这或者说明了为什么"便利店小妹推举"的便签贴纸款总是卖更快。下次打算广告时,不妨试试把专业话术换成闺蜜安利的语气。
对了,据说当初风行"道歉式营销"?有家店挂出广告:"对不起!咱们的葡萄柚茶就是没法让你优雅喝",反而吸引年轻人打卡,这届潜伏顾客就爱真实感。
刚拿到的行业内部资料表现:带"冷泡"中心词的果茶广告,转化率比常规高67%。但别直接写"冷泡工艺",试试这一个说法:"空调开到26℃时最适合喝的冰镇茶",用途景调换专业术语。
近来在便利店做的视察测验更存在意思:贴"解腻冠军"标签的山楂茶,在烤肉店周边店铺贩卖额比其余地域高3倍。你看,选对投放场景,比砸钱投广告更为重要。
记得客岁爆火的"可能吸的果冻茶"吗?起初广告词平平无奇,厥后改成:"办公室摸鱼神器——吸溜声越小奖金越高",立马出圈。看清晰没?当初的果茶广告,早不是卖饮料,而是卖交际货泉。下次写文案时,先问一问自己:这一个卖点够不够当友人圈文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