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93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尴尬?花大价钱请人写的棉服广告语,投出去像石子扔进大海,连个水花都没有。客岁杭州有家电商公司,改了一句广告语,棉服贩卖额直接暴涨300%。今天咱们就翻开爆款棉服广告语的底裤,看一看怎么用15个字撬动真金白银!
上个月帮友人改广告语,发现个扎心事实:同样推广加厚棉服,"保暖抗寒"点击率0.8%,而"零下20℃的人体充电宝"点击率飙到5.2%。差距在哪?前者在说功能,后者在造场景!
数据对比表:
广告语范例 | 平均点击率 | 转化率 | 影象度 |
---|---|---|---|
功能陈述型 | 0.9% | 1.2% | 17% |
场景营造型 | 4.7% | 6.8% | 63% |
情绪共鸣型 | 3.2% | 5.1% | 58% |
有个服饰店主更绝——把中老年棉服广告语改成"年轻时没穿够的秋裤,当初都缝进棉袄里",当月50岁以上顾客占比从12%涨到37%。好广告语不是仿单,是情绪触发器!
客岁帮东北顾客写广告语,发现个有趣景象:说"防风抗寒"不如说"通勤路上敢摘手套"。详细怎么找痛点?试试这三招:
沈阳某品牌更狠——在试衣间装灌音装备(正当范畴内),听到有人说"显胖",立马推出"比男友度量更显瘦的立体剪裁",当月退货率降了21%。网民的抱怨,就是非常好的广告语素材库!
看一看这两个案例的转发量差距:
这里尚有个传播力检测清单:
能不能当友人圈文案?(例:"今天把春天穿身上")
有没有画面感?(例:"积雪压枝时,你在衣领里藏春天")
带不带交际货泉?(例:"被5个路人问链接的显瘦神器")
有个狠招更绝——把广告语印在棉服内侧,写着"翻开这里看惊喜",潜伏顾客照相翻找时自动传播。好广告语自己会长腿跑!
维度 | 传统广告语 | 爆款升级版 | 适用途景 |
---|---|---|---|
材质 | "优质棉花添补" | "北纬43°长绒棉的日光浴" | 高端商圈 |
保暖 | "零下30℃抗寒" | "给毛细血管装地暖" | 年轻客群 |
轻薄 | "轻盈不痴肥" | "把暖气片穿成隐形斗篷" | 商务人士 |
场景 | "冬日必备" | "加班到清晨三点的移动被窝" | 上班族 |
情绪 | "温暖相伴" | "异地恋第328天,替你拥抱她" | 节日营销 |
某网红品牌用"会呼吸的棉花糖"形容儿童棉服,宝妈们自发在抖音晒娃裹成"棉花糖"的视频,带动搜查量暴涨470%。具象化表达,比形容词管用100倍!
说个得罪人的大瞎话:当初市面上90%的棉服广告语都在自说自话。要我说,好广告语不是吹商品多牛,而是闪开销者以为你懂他的冷!下次写广告语前,先把自己冻个透心凉,等手指头快僵住时冒出的第一句话,保准比聚首室憋出来的强十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