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26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有没有发现友人圈刷十条广告有八条是卖车的?但为啥有的广告你秒滑走,有的却可能让你停下来看完还想去试驾?秘密就藏在标题的前7个字里——这可比相亲时的第一印象还重要。
上周有个刚入行的妹子跟我吐槽:"写了20个标题引诱都说像汽车仿单"。我一看她起的题目:《XX品牌2025款SUV性能剖析》《家用轿车省油三大法门》...这哪是软文?分明是商品参数表!
汽车推文标题和硬广的最大差别就像烧烤摊吆喝和米其林菜单:一个要让人流着口水冲过来,一个只会让人用放大镜找亮点。来看一个对比你就懂:
失败案例 | 优化版本 |
---|---|
《XX电动车续航实测》 | 《充电1小时跨省自驾:这夫妻用电动车周游了半个中国》 |
《稳当气囊采用指南》 | 《高速上这0.3秒的反应,让家五口安然回家过年》 |
① 数字+痛点+化解方案
《月薪5000怎么买30万的车?3岁贩卖顾问亲授分期攻略》这一个标题藏着玄机:
② 热门事物+品牌关系
客岁特斯拉贬价时,有个国产车商蹭热门的神操作:《比特斯拉便宜8万!这辆产车让老外直呼不讲武德》。既借了流量东风,又突显价钱优势。
③ 身份标签+情绪共鸣
《二胎妈妈选车记:7座SUV得下尿布奶粉,装不下我的焦虑》这种标题能霎时击中特定群体,客岁某母婴平台用相似套路,三个月转化了2000+宝妈顾客。
你可能要问:当初做汽车新闻推广文章是不是太晚了?看一看这一个真实案例:河北某县城车行老板老李,客岁开始在抖音发《天天意识一辆二手车》系列,每条视频开头都是:"这辆2018年的卡罗拉,车商收车价5万2,卖你7万8算不算黑心?"当初他单月能卖30台二手车,法门就是把专业学识翻译成人话。
新手起步提议先练这三板斧:
上个月有顾客花2万投了篇《寰球十佳发动机技巧剖析》,阅读量还没他家门店天天的客流量高。症结出在哪?太专业的内容就像法餐,适合品鉴不适合管饱。
记着三个"万万别":
× 别在标题里堆砌专业术语(什么"缸内直喷""麦弗逊悬挂")
× 别试图谄谀全体人(宝妈和越野发烧友的痛点是两个天下)
× 别疏忽地域标签("石家庄二手车"比"佳构二手车"搜查量高6倍)
近来帮某车企做商圈调研,发现三个有意思的变动:
有个数据特殊值得留意:带真实车主故事的标题,珍藏率是个别标题的3倍。下次写保时捷推广,与其吹百公里加速,不如说:"45岁女老板开Macan谈交易,顾客说比开路虎更存在压服力"。
当初你应该清晰了,汽车新闻推广文章不是商品仿单,而是给潜伏顾客一个压服自己的因由。那些在停车场自拍的年轻人,要的不是四个轮子一台发动机,而是一个能开往诗和远方的移动城堡。记着,好标题从不说"来买我吧",而是轻声问:"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生涯吗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