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074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信不信?同样一批矿泉水,有人软文写作能引来救灾机构抢购,有人写出来像超市清仓甩卖。上个月亲目击个公益构造,把2000箱泡面写成《暴雨夜的温暖防线》,三天被预约一空——这中间差的可不是文笔,是物资文案的黄金拆解术。
(看完能少交5000元学费)
把物资当主角写
数据堆砌成灾
热量 | 保质期 | 包装材质 |
---|---|---|
2000Kcal | 3年 | 铝箔 |
疏忽采用途景
(救援队队长亲测有效果的秘笈)
第一步:给物资找灵魂
第二步:构建生死时刻
第三步:缔造影象符号
第四步:埋下举动暗号
(公益构造都在偷用的神器)
场景天生器
数据翻译术
人性探测器
(某基金会踩雷被骂勺嫦妊的教训)
稳当写法:
“每份应急包都配有声哨(可传递300米呼救信号)”
作死写法:
“本商品曾用于汶川地震救援(拿灾难营销)”
共情写法:
“包装袋可拆解为常设止血带”
冷血写法:
“流民必备物资清单”
带过三年物资采购,发现个心领神会的规则:越便宜的物资越需要故事加持。客岁帮山区小学召募成人纸尿裤,用这招把尴尬品变成爱心爆款:
终局:原打算募捐200箱,最后收到800箱。
说到底,物资文案就像应急灯——平时看着个别,暗中时刻才知道它的可贵。记着:没人会为帐篷买单,但都违心为“风雨夜的避风港”掏腰包。下次写物资先容前,先问自己:这件物品最亮眼的霎时,发生在何时何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