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12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客岁有个友人气呼呼跟我说,她熬夜追完一篇《北漂女孩的十年逆袭》,最后两段画风渐变开始卖生发液。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,咱们逐日刷到的情绪文、科普贴,很可能都是披着羊皮的广告。但你说这种软文到底算不算庄重广告?咱们今天掰开了揉碎了聊。
2018年有个经典案例,某公号写了篇《致爱人:我想从容地度过毕生》,看着像爱情散文,现切实卖香皂。工商局直接开罚单,依循就是《互联网广告治理暂行办法》——只要带有推销性子,甭管包装得多文艺,都算广告。
法典划重点:
就像前年某大V写宠物逝世的催泪文,最后推举宠物殡葬服侍,出于没标注"广告"被罚了八万块。当初你知道为啥好多文章结尾突然冒出来"推广"俩字了吧?
▎疑难:都是卖东西,凭啥软文更招人烦?
对比表一看就懂:
范例 | 硬广 | 软文 |
---|---|---|
出场方式 | 直接喊"买它" | 先陪你唠三小时家常 |
常见坐标 | 电梯广告、贴片 | 公众号、小红书 |
网民感受 | 知道是广告懒得看 | 看完才发现被套路 |
法典风险 | 明码标价责任清 | 容易踩虚伪宣扬雷 |
举一个例子:网页3提到母婴育儿类文章会先科普育儿学识,再"趁便"推举奶粉。这种操作就像相亲时对方先跟你聊诗词歌赋,最后才亮出保险经纪人身份。
有个做健身东西的友人流露,他们找写手编造"健言教练转型网红"的故事,特意在第三段插入"直播时总用XX牌筋膜枪放松"。这莳植入比直说"我家筋膜枪好用"有效三倍,但也更加易被举报。
识别软文三招:
倘若看到《暴雨夜老公没接电话,却到这一个快递》这种标题,可直接划到文末——十有八九在卖手机防水套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客岁双十一刚中过招。
诚然法典把软文划进广告范畴,但事实操作中就像若明若暗。有次接了个护肤品软文300字,甲方非要写"三天祛痘",我坚持改成"28天见证转变",终局阅读量少了一半——你看,合规和流量常常打架。
近来发现个新趋势:硬广开始学新闻标题套路。某电梯广告不再喊"买奶粉认准XX",改成"新手妈妈必看的10个喂养误区",最后logo小得要用放大镜看。这世道,连广告都学会"犹抱琵琶半遮面"了。
说到底,软文就像加了奶盖的咖啡——表面是绵密的故事泡沫,底下才算是商业稀释液。2025年最新数据表现,受众点击软文的概率比硬广高37%,但退货率也高出22%。要我说啊,下次看到感人故当时别急着转发,拉到文末瞅一眼有没有"广告"小字,保准能少交不少智商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