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拍婚纱照被拍照师批示得像提线木偶?孩子周岁照拍完发现满是影楼模板? 上周闺蜜给我看她的孕妈照,九张图里有六张姿势相同,气得她直跺脚:"花八千块就买了个流水线套餐!"你是不是也在为选拍照机构头疼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怎么避开这些坑。
上个月帮表弟选婚礼拍照,跑了七家机构发现个怪景象——90%的套餐都长如许:
服饰三套起:秀禾+主纱+彩纱(换一个颜色就算革新)
场景三板斧:绿幕棚拍+公园外景+网红打卡点
精修套路化:瘦脸+大眼+统一滤镜
这不就是拍照界的"方便面套餐"吗?有个动工作室的友人偷偷跟我说,当初良多机构都靠买现成模板库,拍照师只要按编号调参数就行。难怪我街坊家双胞胎的百天照,消除衣服颜色根本分不清谁是谁。
客岁帮我妈拍金婚留念照时,遇到个宝藏团队。他们前期做了件特"傻"的事——让二老写了三天爱情日志。最后在长江大桥取景,出于我爸当年就是在桥头跟我妈求的婚。这种"私人订制"服侍,才算是好照片的灵魂。
挑拍照机构记着这三看:
有个顾客更绝,带着奶奶的缝纫机去拍百口福。终局拍照师愣是把老物件拍成了传承主题,当初这张照片挂在他们家祠堂正中间。
上个月我共事比价时发现个怪事:A机构套餐价9888送全体底片,B机构5988但底片单买50元/张。最后算下来居然B家更贵!这里头藏着三个价钱陷阱:
教你个反杀招:要求签公约时写明"全体大可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"。客岁有对新人在公约里加了条"外景车资超过200元由机构承担",终局省下八百多委屈钱。
有回陪友人看客片,发现个有意思的景象——真正的好照片都有生涯陈迹:
反观那些完善得不真实的样片,就像开了十级美颜的网红脸,看多了反而记不住。有个独立拍照师跟我说,他当初专拍"不完善时刻",订单量反而比传统影楼高30%。
我堂姐当初就是靠第三问,发现某大牌机构的客片和样片根本不是同个团队拍的。厥后改选了个小工作室,拍出来的孕妈照还上了本地拍照展。
选拍照机构这事儿,说难也不难。中心要记着照片是情绪的容器,不是制造业流水线的产物。下次当你翻看报价单时,不妨先问一问自己:十年后再看这些照片,还能想起当时的心跳吗?答案,可能就藏在某个违心听你唠家常的拍照师镜头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