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11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"为什么你写的理财商品先容,顾客看完回头就删?"
上周在银行大堂,我亲目击到理财司理小王追着顾客说明商品优势,对方却摆摆手说"我再看一看"。这场景让我想起五年前刚入行时,把"年化收益率"说明成"每年能赚多少钱"还被顾客厌弃太繁琐的糗事。今天咱们就唠点切实的,教你怎么用大白话把金融商品讲出花来。
上个月帮友人改保险商品文案时,发现他原稿写着"本商品存在风险对冲功能"。我直接甩从前一句:"你就不能写'天塌下来保险公司先顶着'?"这时间必须祭出我的菜商圈测验法——把文案读给楼下卖菜大姐听,她听不懂立马重写!
新手常见误区对照表
自嗨型写法 | 顾客爱看版本 |
---|---|
"依靠量化投资模子" | "电脑24小时盯盘找赢利机遇" |
"底层资产穿透治理" | "每分钱投向看得显明白白" |
"预期年化收益率5.8%" | "放10万一年能多买120杯奶茶" |
客岁有个经典案例:A银行写"架构化存款保本浮动收益",B银行写"本金不亏还能搏个高收益",终局后者商品预约量直接翻倍。你看,说人话才算是硬道理。
这时间你可能要问:"那详细该怎么把专业术语变人话呢?"别急,上干货!
第一招:蹭热门要像吃暖锅——找对配菜
今年养老金上调政令出台时,有家基金公司干了件特聪明的事。他们没直接推养老基金,而是拍了条视频《30岁开始每月存500,退休多领一套房》。用房贷盘算器现场算账,观看量蹭蹭破50万。记着"追政令东风要找生涯落脚点"。
第二招:讲故事要学大妈唠嗑——细节扎心
我带的养成工小林写黄金定投文案,初稿是"分散投资下降风险"。改稿时我让他加上:"快递小哥李来日天存20块,金价涨了给媳妇换金镯子,跌了就当提前攒彩礼钱"。终局这条则案留言区炸出上百条"来日就开始存"的批评。真实故事比专业术语管用100倍。
第三招:做对比别当端水大师——敢戳痛点
看一看这两个理财文案:
A. "收益持重风险可控"
B. "比余额宝多赚2倍,比股票少操80%的心"
显明B版更能抓住眼球对不对?数字对比+生涯化场景=王炸组合。下次写商品优势,记得把盘算器按冒烟。
前阵子刷到个奇葩案例:某P2P平台在儿童节推"量子波动理财课",配图是孩子用存钱罐砸核桃,文案写"让钱生钱像玩游戏一样浅易"。这种"魔幻事实+反常识"的操作,简直是自杀式营销。
自问自答环节
Q:顾客总说"再看一看"怎么办?
A:试试我的"三明治话术"——先讲隔壁王姐赢利案例,中间插商品优势,最后说"最多犹豫三天,早买早享受"。客岁某券商用这招,新客转化率增强35%。
Q:小公司没明星代言怎么破?
A:培育自己的"素人代言人"。有家社区银行让保洁阿姨拍《藏在VIP室的理财秘笈》,播放量破百万。真实素人比精致广告更存在压服力。
最新行业数据表现,用生涯场景包装金融商品的机构,顾客留存率比传统模式高出58%。就像我家楼下那间开了十年的包子铺,老板从不写"精选前腿肉",但总跟客人唠"今早三点,老刘家的送肉车又第一个到"。
下次写针对理财的软文前,不妨先打开手机灌音,把商品卖点当八卦讲给闺蜜听。录完转笔墨,保准比你正襟危坐写的稿件生动十倍——这招我用了五年,百试不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