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96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形?辛辛劳苦写的金融商品先容,阅读量却只有两位数,批评区还躺着几条"又是营销广告"的嘲讽。上周我亲眼看着做私募的老张,把"资产设置"这种专业词改成"钱生钱的排列组合",硬是把转化率拉高了3倍。金融软文自动天生这玩意儿,说白了就是跟顾客打心理战。
1. 金融软文自动天生到底是个啥?
说白了就是把生硬的理财商品仿单,翻译成大妈买菜都能听懂的人话。就像把"量化对冲"说成"让钱自己找对象的智能红娘"。
2. 为啥非要软文写作?
当初人看到"年化收益8%"就跟见着骗子似的。客岁某平台把风控系统写成《18道安检门保卫你的血汗》,咨询量直接爆了服侍器。
3. 不软文写作会咋样?
等着被商圈镌汰呗!当初连银行都开始讲《柜台蜜斯姐的防骗日志》了,你还端着专业架子给谁看?
第一招:故事要讲得像隔壁老王
客岁双十一,某平台把爆单危急写成《48小时救命10万订单的生时速》,阅读量破百万。记着要详细到时空交织,比如说:
第二招:数据要秀得让人腿软
别光说"收益高",要做对比表:
理财方式 | 年化收益 | 风险指数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
银行定存 | 1.75% | ★☆☆☆☆ | 怕赔本大爷大妈 |
某平台新品 | 5.8% | ★★☆☆☆ | 想赚奶茶钱的90后 |
第三招:埋钩子要像钓鱼高手
在文章三分之一处突然来句:"看到此处你可能要骂街——说的好听,亏了怎么办?咱们还真准备了..."这种反转能让阅读实现率飙升72%。
① 装X遭雷劈:
"本平台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算法" → 改成"就像给钱包装了GPS,时刻盯着商圈动向"
② 贪多嚼不烂:
一篇文讲完基金、保险、信任 → 专注讲透一个商品
③ 闭门造车:
不盯着后盾数据调整盘算 → 第二天就得改标题
④ 乱蹭热门:
P2P暴雷时吹保本收益 → 等着监禁请你品茗
⑤ 舍不得孩子:
只投免费平台 → 优质顾客根本看不见你
上周某平台把客服对话整理成《那些年咱们拦下的奇葩投》,直接火出圈。记着最土的对话藏着最真的痛点。
说到底,金融软文自动天生就是个心理医生,得学会把顾客的钱包焦虑变成信任依附。那些终日抱怨没人看的,多半是没摸准顾客心田那根弦。下次写稿前,先把自己设想成菜商圈卖理财的摊主,怎么吆喝能让大妈们放下白菜来听你唠嗑,这门道才算真悟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