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0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钢铁公司的宣扬文章,显明花了大价钱投放,阅读量却连三位数都破不了吗?咱们先来来看一个真实案例——客岁某大型钢厂在公众号发了篇《论高强度钢材的七大优势》,通篇都是专业参数,终局阅读量还没隔壁小吃店的运动告诉高。这事儿可真不是个例,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客岁统计过,60%的制造业类公司新闻打开率不足1%。
咱们先别急着下论断说"钢铁行业天生不适合软文写作"。宝钢团体客岁有篇《一块钢板的奇幻流浪》,把特种钢材从炼钢炉到港珠澳大桥的全进程写成冒险故事,愣是在知乎拿了10万+点赞。你看,症结压根不在行业属性,而是编写思路。
重点来了:
河北某民营钢厂客岁转型做环保装备,他们是怎么做的呢?把除尘装备的技巧参数写成《车间主任老王的三个不咳嗽秘笈》,阅读量直接翻了8倍。重点抓住了目的群体(工厂治理者)的真实痛点——工人健康治理。
上海某钢材商业商更绝,他们用《钢材选购避坑指南》做系列内容:
终局三个月新增顾客量超从前年整年,这事儿还被《金属导报》当经典案例报导过。你看,把专业学识转化成适用技巧,效果立竿见影。
近来帮友人看他们写的钢铁软文,发现个有趣景象——80%的初稿都存在这些症结:
近来在探索制造业品爆文规律,发现个有意思的模板:
痛点场景+反常识论断+化解方案。举一个例子:
《别再糟蹋钢卷!三招教你省出半年利润》(某钢贸商用这一个标题,转化了23个新顾客)
详细拆解:
倘若能配上顾客现场的操作视频,再加个成本盘算器插件,效果能翻倍。苏州有家工厂这么玩,三个月公众号居然涨了500多个精准粉丝,你敢信?
谁说钢铁软文只能发行业前言?山东有家做特种钢的公司,把商品案例写成《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?这一个谣言该破了》的科普文,首发在今日头条的战事板块。终局出于波及国产调换话题,阅读量破百万,还引来十几家卑鄙厂商主动联系。
尚有个更绝的——广东某不锈钢厂把商品参数编成《装修必看:不锈钢台面选购口诀》,发在家居装修论坛。终局这篇2018年的帖子,到今日还在带来稳固询盘。故此,跨界传播这事,真的值得琢磨。
小编观点:写了十几年制造业品文案,发现个真理——越硬核的行业,软文越要"软着陆"。下次动笔前,先把受众设想成隔壁王婶,她可能完整不懂钢铁,但一定关心怎么能让自家工厂省钱费事。记着,好软文不是商品仿单,而是化解症结的通关文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