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——刷着朋友圈,突然蹦出来一条产品推荐,字里行间写满了“快买我”,让人手指头立马就想划走?反正我是经常这样。但奇怪的是,偶尔也会看到几条关于“三草两木”的分享,不仅没让我反感,甚至还忍不住点了个赞、留了句评论。
这就让我有点纳闷了:同样是推广,为啥别人发的三草两木内容就那么讨喜?它们是怎么做到既不像硬广,又能让人记住的?
说白了,它不是什么正式广告,而是用户、博主或者品牌爱好者自己写的使用感受。形式很随意,可能是一段文字加几张图,也可能是个短视频,重点在于“分享”而不是“推销”。
那它和普通广告有啥区别?普通广告是“我来卖东西”,而这种小软文更像是“我来给你讲个事儿”。比如有人发自己熬夜后用了三草两木的护肤品,第二天皮肤没那么暗沉了——这种真实的小故事,反而比明星代言更有说服力。
你可能会问:这不还是帮品牌做宣传吗?是,但出发点不一样。硬广是品牌让你发,而这种分享是用户自己想发。
为什么?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三方面: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分享,可能也有少数是品牌合作或是送产品换反馈的……但这块具体怎么操作的,我其实没有特别了解,就不多猜测了。
如果你也想试试发三草两木的朋友圈,别急着拍照就上传。稍微用点心,效果会好很多。
没人喜欢看包装摆拍!把产品放在你的书桌、洗漱台、甚至户外背景里,让它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。光线自然一点,别过度修图——稍微有点瑕疵反而更真实。
别一上来就“必买!”,那样很像销售。试试用聊天的方式说:“我最近睡前涂这个霜,第二天脸摸起来没那么干了……” 这种表达更轻松,也更容易让人记住。
你可以写:“上次出差带了这小瓶精华,飞机上干燥到爆,还好有它救急……” 有没有发现?故事情节+个人体验,比单纯说“保湿、修护、温和”有用多了。
我有个朋友之前发过一条三草两木的面膜分享,她没夸“精华多、超补水”,而是写:“加班一周没护肤,脸糙得能磨刀,敷了这片终于活过来了……??” 然后配了一张她敷面膜看剧的图。
结果底下炸了,好多同事朋友问她啥牌子、在哪买。你看,真实状态+幽默表达就能自然带动话题,一点都不“广告感”。
从品牌角度说,这种用户自发的内容或许暗示了产品口碑是经得住考验的。但它具体能转化多少销售额?其实很难衡量。有的人看了就去买了,有的人只是点个赞……不过这种曝光方式,总比直接投广告更柔和、更持久。
说到底,不管是三草两木还是别的品牌,朋友圈小软文能不能打动人,并不取决于你文笔多好、图片多精美,而在于你有没有真诚地分享你的体验。
如果你真的喜欢、真的觉得好用,哪怕只写一句“这个挺不错的”,别人也感受得到。如果只是为了发而发,那就……嗯,你懂的,大家也不傻。
所以下次想发三草两木的朋友圈?别编、别夸张,就做你自己就好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