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4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刷手机的时候突然被一篇“软文”吸引,本来明明知道是广告,却还是忍不住往下读,甚至最后…居然下单了?说实话,我也经常中招。但反过来想,如果我们自己要做产品、推品牌,该怎么写出这种“不像广告的广告”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产品体验软文到底该怎么写?它为什么能悄悄打动人心?
很多人一听“软文”两个字,第一反应就是:“哦,就是那种藏着掖着的广告呗!”
但其实,它早就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生硬植入的文本了。
好的产品软文,更像是一个有温度的使用者故事,或者一次真实场景的体验分享。它不急着卖货,而是先帮你解决问题、给你灵感,甚至陪你吐槽,最后不经意间让你感觉:“咦,这产品好像有点用?”
自问自答时间:
Q:那它和硬广到底区别在哪?
A:硬广是“我来卖东西”,软文是“我来交个朋友”。朋友偶尔推荐个好用的东西,你是不是更容易接受?
这不是我瞎说——你有没有发现,现在大家一看到明显广告动作多快?滑走、跳过、关闭…几乎本能反应。
但一篇看起来真诚、有信息量的软文,却可能被收藏、转发,甚至评论区有人问“链接有吗?”
这种内容的生命力,远超传统广告。
不过话说回来,写软文也不是随便夸产品就行。它得有用、有情绪、有场景,甚至…有缺点?没错,适当坦诚产品的局限,反而会更可信。
我以自己写过的一篇小众香薰产品软文为例,来说说实操中哪些点真的有效:
开头不推销,而是抛出一个痛点问题
?→ 比如:“你是不是也经常工作到半夜,脑子停不下来睡不着?”
??(而不是:“推荐一款助眠香薰!”)
中间有真实体验,不说“超级好用”
?→ 改用:“我一开始也没抱太大希望,但点了半小时后,居然真的没摸手机…”
??(是不是比直接吹“效果惊人”更可信?)
适当暴露使用门槛
?→ 比如明确说:“如果你讨厌木质调,这款可能不适合你。”
??——这样反而筛选了精准用户,减少售后压力。
结尾轻推一下,不强求
?→ 可以放购买方式,但会说:“需要自取,Compare一下再决定哈~”
虽然看起来容易,但很多人写软文最容易犯的错就是——
明明说是体验,却通篇都在夸,像极了产品说明书。
比如:“这款手机采用了最新芯片,电池容量5000mAh,后置1亿像素...”
停!用户不想再看参数了,他们想听的是:“出差一天不用带充电宝”、“给孩子拍夜景照片终于不清糊了”…
所以软文的核心是场景,而不是功能。你要还原一个产品被人用起来的画面。
很多人以为软文就得找大V、博主来写——其实不一定。
我尝试过同一款产品,分别请资深博主和真实用户写,后者虽然文笔稍弱,但反而转化更高。
可能因为…更真实吧?
不过具体哪种方式更适合你的产品,还得看目标用户信谁。这一点我也还在持续观察中。
它不像广告那样强势入侵,而是轻轻敲门,给你提供价值、情绪或解决方案——
然后等你主动打开门。
如果你也开始准备写软文,别只把它当作“带货工具”,而是想象成在和一个朋友聊天——你想怎么推荐,又不让对方觉得烦?
或许这就是软文最难也最有趣的地方:它同时考验你的洞察、真诚和讲故事的能力。
好了,就聊到这。如果你有写过或看过特别棒的软文,也欢迎分享给我~ 一起学习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