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70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——明明也没喝多少,但就是特别想打开朋友圈,发那么一两句模模糊糊、又带点情绪的话?配图可能是一杯看不清牌子的酒,或者一个空了的杯子,灯光还有点暗。然后…然后就等着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?
这好像已经变成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了。但你想过没有,我们到底为啥要这么做?
表面上看,你只是在分享生活碎片,记录某个微醺的夜晚。但往深了想,那句短短的文案可能藏着好几层意思:
所以你看,发喝酒状态早就不是单纯记录,而更像一种带着密码的情绪表达。
你可能觉得,喝了酒情绪放大了,发出来爽一下就完事了?但事情往往有另一面。
比如,酒精确实会让人更冲动、更直白,平时不敢说的话、不敢表达的情绪,那一刻可能就发出去了。但这种“直白”有时候也会带来麻烦——第二天醒来,一边头疼一边后悔:“我昨晚都发了些什么啊?!”的体验,估计不少人都有过。
更微妙的是,这种表达到底是真实的,还是一种…嗯…“表演性的真实”?我们是不是在无意识中,也在迎合别人对“微醺状态”该有的想象?
不过话说回来,哪怕带点表演成分,那一刻想被看到的心情,是真的。
这其实和酒精的作用机制有关——它会让大脑中负责抑制的区域变得没那么活跃,所以人会更放松、更愿意表达。但具体是怎么一步步影响情绪决策的,嗯…这部分我还真得说,其具体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而从心理层面看,喝酒那个状态像是给自己一个理由:“我都喝酒了,说点什么也没关系吧?” 这是一种自我许可,允许自己短暂地不理性、不克制。
如果你留意过,会发现这些文案来来去去其实就几种风格:
你看,不管文艺还是直接,它们或许暗示了发的人那一刻需要某种出口,而不是真的在评酒好不好喝。
到底该不该发喝酒状态?其实没标准答案,但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:
如果你发现你只是需要倾诉,那或许直接打电话给朋友,比等点赞更有用。
说到底,“发个喝酒心情的短句”是一种快速的情绪出口,但它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。酒会醒,手机屏幕会暗,第二天生活还是照旧。
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这样做,也许可以:
真正的放松,不一定需要被看到。
所以呀,发或不发,其实都没关系。酒精也许放大了情绪,但怎么处理它,终究是我们自己的课题。下次举起酒杯之前,不妨先问自己一句:我真正想说的,到底是什么?
也许答案不在手机里,而在你心底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