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8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算过自己到底有多少支口红?打开化妆包,是不是发现同一种红色就有三四支,但每次新品出来还是忍不住想买…… 别慌,这真不是你的问题。说到底,是品牌方太懂怎么撩拨我们的心了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口红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营销的。
先问个问题:你会因为一个颜色名字特别动人而买单吗?“复古正红”和“绝色焦糖栗”,听起来哪个更想入手?大概率是后者吧。虽然颜色可能差不太多,但名字带来的想象空间完全不一样。
口红色号的命名,本质上是一场微型心理学实验。好的名字能瞬间唤起情绪和场景联想,让你觉得“涂上它就能变成那样的人”。比如:
名字不再只是区分颜色,而是在讲一个迷你故事,而你,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。
你肯定经历过:明明已经有几十支口红了,可看到新品推广,还是觉得“我没有这个颜色”。其实……你可能真的没有。不过话说回来,就算有类似的,品牌也会让你觉得“这一支不同”。
口红品牌的营销策略之一,就是创造“色彩稀缺感”。他们不会大规模生产完全一样的颜色,而是做细微调整: - 调整一点蓝调或橘调 - 改变光泽度(哑光、缎光、亮面) - 推出季节限定,“错过就没了”
再加上KOL试色、博主推荐,那种“再不下单就没了”的紧迫感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说实话,你有没有因为看到一个试色视频而立刻去下单?我就有过。但后来发现,拿到手的颜色好像和视频里不太一样…… 这不是你眼神不好,而是试色视频本身就有很多门道。
打光、滤镜、后期调色 这些都会影响颜色的呈现。很多博主会使用环形灯,让嘴唇看起来更饱满、颜色更鲜艳。再加上肤色衬托、背景选择,同一支口红在不同视频里可能长得很不一样。
所以啊,看试色视频,最好找那些多个光源、有自然光对比的,会更靠谱一点。具体怎么辨别最接近真实的颜色?呃,这个我也没有标准答案,得多看几个不同博主的对比才行。
同样是口红,有的卖三五十,有的卖三五百。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?
贵价口红通常会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: - 成分用料:更容易添加养肤成分,比如精油、维生素E - 包装设计:拿在手里的质感、磁吸壳、雕刻工艺…… - 品牌溢价:你买的不仅仅是口红,还有一种“身份认同”
但不是说便宜的就不好。开架口红也有很多神仙色号和黑马产品,持久度、顺滑度都不输大牌。关键还是看你的预算和偏好。
最近一两年,各种联名口红疯狂出圈。动漫、博物馆、甚至奶茶品牌都跑来跨界。价格翻倍、上线秒空……凭什么?
联名款卖的其实不是口红,是情绪和记忆。比如:
买它可能不是为了涂,而是“拥有”。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营销方式,精准切入情感需求,让人忍不住冲动消费。
说到底,口红早就超越了“让嘴唇有颜色”的功能。它变成了一种情绪表达、一种身份认同、甚至一个小小的自我奖励仪式。
品牌营销的厉害之处就在于:
它不断告诉你,每一支新口红背后都是一个新可能。
而你,值得拥有所有可能。
所以下次再想买的时候,不妨问问自己:
我是真的需要这个颜色?
还是需要它带给我的那种感觉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