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500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看到别人写的英语作文用词高级、结构复杂,感觉自己写的就像小学生日记,然后拼命模仿,结果越写越别扭,最后连自己都不想看第二眼?别急着否定自己,这可能是你离“写好”最近的一次——因为你至少开始写了,只是方向有点偏。我们总以为“好作文”就得符合某种标准模板,但真的吗?坚持做自己,用你自己的声音写英语作文,反而可能更打动人。
说白了,就是怕。怕老师觉得不够“高级”,怕分数低,怕别人笑话。这种恐惧让我们拼命堆砌复杂句型、生僻词汇,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读不懂。比如我以前有个同学,总爱用“nevertheless”“furthermore”这种词,一段话里塞了五六个,老师批改时直接画了个大红圈: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
模仿本身不是坏事,但盲目模仿只会让你失去自己的声音。英语作文的核心是沟通,而不是炫技。如果你自己都说不清想表达什么,读者怎么可能感受到?
自问自答时间:到底什么叫“做自己”?是随便写不用管语法吗?当然不是!它其实关乎三点:
不过话说回来,完全不管语法规则肯定不行,平衡点在哪里?可能得看具体情境和老师要求……这方面我也不敢说绝对。
你可能觉得:“考试又不是比谁更‘自己’,而是比谁更符合标准!” 但换个角度想:阅卷老师每天看几百篇作文,如果突然看到一篇真诚、有个人观点的文章,会不会更容易留下印象?
我有个朋友高考英语作文几乎没用高级词汇,但因为她写了自己支教时和孩子们对话的真实故事,最后拿了接近满分。当然,这不是说简单就行——她的语法没错、逻辑也顺,只是没刻意追求“高大上”。
关键不是拒绝学习,而是把学到的变成你自己的工具。比如学了个新句型,先想想:“我平时说话会用这种结构吗?如果不会,哪些场合更适合它?”
练多了你会发现,真正的好作文不是辞藻堆砌,而是让读者忘记语言障碍,直接感受到你想传递的情绪和观点。
确实!比如考试中完全自由的写作可能翻车。所以更稳妥的策略是:在规则范围内最大化做自己。比如题目要求讨论科技利弊,你可以从自己沉迷手机的经历切入,而不是硬套“on the one hand, on the other hand”的模板。
平衡点在于:用70%的稳妥结构 + 30%的个人表达。既保证不跑题,又能让文章有你的影子。
如果只是为了考试,模仿套路或许短期有效。但长期来看?语言是活的,是你用来连接世界的工具。只会复制粘贴的人,永远没法真正用英语思考、表达甚至开玩笑。
坚持做自己,意味着你愿意接受现在的水平,同时相信通过持续练习,你能用英语说出独一无二的观点。这比任何模板都珍贵——毕竟,世界已经有很多范文,但只有一个你。
【文章结束】